諾與我導讀資料

導讀:陳錫勳

 

主要人物簡介

—        諾(出生於諾曼第,母親不曾喊過他的名字, 七歲開始流浪)

—        盧(小不點, 敏感富有幻想力, 學校資優生, 愛好研究及實驗)

—        盧卡斯(大帥哥, 上課不專心)

—        盧瓦克(諾的心中男朋友)

—        馬藍(資深及嚴格的老師, 學生的噩夢)

—        盧的父親(談話高手及努力維持家庭和樂)

—        盧的母親(似乎有精神憂鬱症)


故事源頭

—        馬蘭老師的口頭報告(準備探索年輕女遊民的心路歷程、她的生活和她的故事)

—        專心觀察車站接送人員的感情流露(頻揮手、擁抱、哭泣、….)

—        想了解對方藏在心裡的秘密

—        您有口頭報告的恐怖經驗嗎?(昏眩、虛脫)


交談

—        諾用好笑眼神看著盧, 只有聽沒有任何回應

—        當您流浪在街頭的時候, 您永遠都是別人嘴中的獵物(P69)

—        諾在12歲就被其他家庭收養

—        盧無法不管諾—認為自己也是孤單一個人,需要伴(P100)


諾遭遇

—        居無定所--不能連續幾天待在同一地方

—        避免與他人有眼神的接觸

—        避免身體在寒冷中凍僵--混跡在超市及商店的櫃台邊

—        盧的家人帶來溫暖的眼光及照顧, 諾的身心有一段時間的好轉

—        旅館的清潔工, 受到老闆的苛刻對待

—        經營晚班旅館, 讓她精疲力盡(喝酒、吃藥)


不同世界

—        諾(18歲流浪者、經常進出收容所、精神渙散而社工關心者, 沒有朋友)

—        盧(13歲幸福寶貝、跳級資優生、愛觀察及思考分析者, 有一段時間去看心理醫生)

—        諾常問一句話---我們是在一起的對嗎?

—        盧不希望與別人有不同的世界(P83)


祕密

—        盧卡斯(為了盧, 讓諾住進家裡; 隱瞞母親及打掃的佣人)

—        盧(為了諾, 對父母謊稱她離開了)

—        諾(謊稱盧瓦克有寫信給她)

—        盧的母親(為了盧的成長, 外表顯得漠不關心)


折磨

—        盧的母親(泰的逝世--盧的早逝妹妹)

—        盧與母親(盧得不到母親的關懷擁抱)

—        諾的工作(盧不能有較長時間與她交談)

—        諾的消瘦(無法擺脫流浪者的命運)


無奈

—        盧---一顆善良的心, 對諾有”我們是在一起的心願”

—        諾---對盧有”我們是不是在一起的期盼”

—        盧與諾畢竟不是一家人


離家出走

—        盧(為了實現與諾在一起的心願)

—        諾(為了繼續尋找親身母親及盧瓦克)


結局

—        盧與盧卡斯接吻(不必管舌頭左轉或右轉)

—        盧的母親(仍然深愛盧, 沒有精神異常)

—        諾與盧瓦克(終究是謊言)

—        諾繼續流浪


延伸閱讀

—        小王子(狐狸要求小王子馴養牠)

馴養的解釋(互相需要對方, 你對我來說是唯一的, 而我對你來說也是無法替代的) (P196~P197)


探討議題

—        失去親情疼愛的子女, 會有怎樣行為?

—        失去骨肉的父母, 該如何堅強?

—        您對於流浪漢的看法?

—        對於留學生Long Stay的看法?


沉思

—        認識生活就是這樣, 充滿了不公平(p22)

—        不要父母親一天說的話不超過四個字(p59)

—        不要小孩從早到晚擔心家裡的各種問題

—        事情總是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的多(p89)

—        有許多東西是我們無能為力的

文章標籤

read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故事裡三個主角各以不同的樣貌失去了親情的疼愛。作者藉由貝爾蒂尼亞克眼裡觀察的諾與盧卡斯,把他們成為好朋友的過程鋪陳得流暢又自然…

 

貝爾蒂尼亞克,一個家裡出現危機,自己又越級跳讀高中的十三歲小女孩。喜歡追根究底,可是生活上卻面對太多她無法理解與掌握的情況。她說:「從小到大,不管我身處何方,我總覺得自己不屬於這個地方…」她還認為:「如果世界是個方塊的話,那我就一直在這個方塊的外面。」

 

而諾與盧卡思,與她迥然不同生活區塊的人,一位是流浪漢,一位是功課很差的同學,他們卻能成為好朋友,一起做出大人無法忍受與理解的事。

 

第23頁,貝爾蒂尼亞克在第一次諾主動向她要煙並有簡短的對談後,她眼裡看到的諾除了流浪漢的形象外,還有這樣的描述:「同時她看起來像是真正了解生活的人。或者說她了解生活中那些令人害怕的東西。」

 

而第二次見面,在第32頁,貝爾蒂尼亞克這樣說諾:「她不問我,你除了念書還幹甚麼,她說:『你可以跟我說說你嗎?』」

 

至於盧卡斯除了帥氣外,與其用暗戀來說明貝爾蒂尼亞克與他之間的關係,我更喜歡作者在第43頁裡的描述,貝爾蒂尼亞克走在盧卡斯的後面,這麼看他:「他是個特別的男孩子…那不僅僅是因為他臉上不羈的神情…而是因為他的笑容。那樣的笑容只有在孩童的臉上才能找到。」

 

一個洞悉世事,像是有許多故事的流浪漢,一個有著純真笑容,不受羈絆的帥氣男孩,不管是否真是如此,貝爾蒂尼亞克是這樣看這兩位朋友的,是這樣受他們吸引的。作者不用嚴謹的架構,不用刻意的鋪陳,率性單純自然的讓讀者輕鬆地進入青少年貝爾蒂尼亞克的世界。

 

但另一個個人覺得較可惜,原本期待有更多著墨與故事發展的是貝爾蒂尼亞克的母親。不過畢竟不是這本書的主軸,雖然像是有很多的故事可發展,但懂得割捨,又捨得不唐突,或許反倒有另一種增強餘韻的效果。

 

在第125頁,貝爾蒂尼亞克那萬念俱灰,行屍走肉的母親,在接受諾到家裡來住的第一個晚餐上,貝爾蒂尼亞克這樣敘述:「今天晚上她居然沒有穿著和往常一樣的睡衣,而是套了件五彩橫條的外套…我第一次感覺到,她不僅僅是坐在那裡,而是整個人都和我們在一起。」看到這一頁,我的隨手扎記這樣寫:「讀到這,居然心跳加速,緊張帶點興奮。」回想我讀到那的心情,應該就是期待著她母親發生一些變化吧。不過後來這一方面的發展就較淡較少著墨了。

「透過幫助別人拯救了自己」似乎成了許多故事或電影的動人元素。最近在HBO看到傑克尼克遜主演的【心的方向】,男主角退休後,妻子過世,獨生女忙於事業與婚禮,所選擇的對象也不是男主角喜歡的,父女之間溝通困難頻起衝突。而他透過公益認養一位六歲的坦尚尼亞黑人小男孩恩度古,每個月捐給他22元美金。「這位相隔萬里遙遠的忘年之交,最後卻是安慰他內心最溫暖的太陽…。」這幾天的新聞說,台灣是全球老得最快的國家,我想未來這種故事在我們週遭會越來越多,甚至親身體驗也未必呢。

 

最近還有另一則新聞,讓我聯想到一個畫面,總覺的很有趣味及故事的發展性。新聞就是獨派大老辜寬敏賭說,要是蔡英文沒選上總統,他就剃光頭。而畫面是電影那一年,九把刀與沈佳宜打賭輸了,二話不說,淋著雨狂馳單車,剃了光頭。雖說賭的事情沒有多遠大的志氣,或社會意義之類的,但那一幕就是夠年青夠熱血。同樣是剃光頭,與辜寬敏的新聞,不曉得放在一起來看,能有何啟發?哪一個較能感動你?對我來說,可惜辜寬敏的剃光頭沾染了政治議題,要不然,同樣九把刀那畫面,單車上換成年老的辜寬敏,一樣下著雨,我覺得那種感動對我會更深刻,迴盪更久。

 

提這些,是因為我第三個要分享的是熱血與單純:魏德聖的堅持與九把刀的肆無忌憚點燃了今年台灣的熱血元素。不管我們是不是喜歡看賽德克巴萊,不管我們是不是欣賞九把刀的言行。我想大抵不會懷疑,「熱血」的確能動人。蔣勳講的富春山居圖,八旬老翁黃公望在圖的最末,用澎湃的水墨山勢盡展心中久蟄的熱情。上次讀的北島青燈集中聽風樓記的馮伯伯在病榻中見著北島「先是一楞…突然像孩子一樣大哭起來,這下把我嚇壞了…周圍的人紛紛勸慰他,而他嚎哭不止,撕心裂肺。」臨終前馮伯伯的嚎哭,在我讀來,都是沉潛於社會年歲中,始終無法忘懷消逝的熱血。大人有著比小孩更多的「無能為力」、妥協、約束、消磨…,學會的是隱藏。熱血中沒有成敗算計,沒有成規約束,只有單純的信念與行動的勇氣。「諾與我」書中有好些地方出現了這樣的情緒與省思,讀來特別動人。

第77頁,貝爾蒂尼亞克在她報告的結語這樣寫著:「在找不到解決方法時,人們通常習慣用「事情就是這個樣子」來作為回答。但是我想,要開始改變的話,我們至少都應該把眼睛睜大。」這是小女生作完流浪漢報告的作業後的感想。

 

第89頁,小女生說:「人就是那麼奇怪,他們能夠毫不費力地把一隻狗帶回家,卻沒有人願意讓遊民走進自己的家門。我跟爸爸說,如果我們每個人決定照顧一個無家可歸的人,把他帶回家,幫助他找到出路,也許流落到街頭的人會少很多。爸爸回答我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總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有很多東西我們是無能為力的。」小女生父親說的這些都對,但最後一句卻有些諷刺性。小女生心裡想:「也許人必須接受這個理論,才能成為真正的成年人。」是嗎?接受「無能為力」才算長大?

 

第91頁:耶誕節是一個把全家聚集在一起,圍著一棵早就死掉的樹的謊言。它是個用乏味的談話穿插起來的謊言,一個隱藏在層層疊疊的奶油下的謊言。一個沒有人相信的謊言。

 

貝爾蒂尼亞克還沒讓熱情化成行動前,有很多的猶豫、觀察與不滿。當貝爾蒂尼亞克決定開口爭取父母同意收留諾後,第119頁這樣寫著:「…爸爸接著媽媽說,好的,我們跟她見個面。事實證明,無限小也許哪一天能夠變成無限大。」

 

讀到這裡,我有著莫名的興奮!貝爾蒂尼亞克開口了;母親投入了;父親同意了;諾可以有家了;無限小變成無限大了。出發才有可能到達終點。出發後又不是單獨的旅程,有伴同行,叫人忍不住喝采。

 

故事的結尾不是喜劇。第258頁說著受挫返家中的貝爾蒂尼亞克的心情:「我知道這件事情正在改變著我,它會影響我的一生,它也許會讓我一夜間就長成個大人。」這裡作者點到為止,不繼續對「長成個大人」作評論或敘述,是很棒的做法。「長大」本來就有許多不同的樣貌,不同的得與失。貝爾蒂尼亞克正在經歷著蛻變,而讀者也能就自己的經歷有各自的感動與期待。

 

等著和諾離家出走的貝爾蒂尼亞克回家的是她的母親:「我按下了家裡的門鈴,開門的是媽媽。她頭髮凌亂,雙眼紅腫,她站在我的面前,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然後一把把我拉進了懷裡。」故事的結尾諾不見了,不過我卻看到另一面:貝爾蒂尼亞克的母親回來了,自從泰死後沒再抱過她的母親「一把把我拉進了懷裡。」是熱血的報酬嗎?是「透過幫助別人拯救了自己」嗎?同樣的作者沒有在此著墨。把書中最精彩的這一個片斷留給讀者品味感動的空間。

 

作者在最後,用兩個情節結束整篇故事:馬藍老師要退休了,送給貝爾蒂尼亞克一本書,並說「請不要放棄」。我喜歡作者建構的畫面,接受贈書之後往教室外面走,這個時後老師又叫住了我。「貝爾蒂尼亞克同學?」「老師?」「請不要放棄。」這樣的畫面再加上彼此稱呼後頭用上問號。有種欲言又止,不放心,捨不得,好多話想叮囑的感覺。最後千言萬語化成簡單一句:「請不要放棄。」不要放棄甚麼?我覺得是小孩子特有的熱情吧,不要太快變成總是認為「事情就是這個樣子」的大人吧。

 

另一個結尾,她與盧卡斯接吻了,「我現在明白,舌頭往哪個方向轉並不重要。」這個結尾呼應了前面的一些小細節,也有些禪意。但為了用這個結尾,稍嫌刻意,而且亂了故事收尾的節奏,應可說是斧鑿明顯了些吧。不過卻讓我想到了現在最夯的賈伯斯,在他對未來人生的選擇猶豫不決,而請教禪師時,禪師引述六祖慧能的話:「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心動。」年青的貝爾蒂尼亞克,正準備迎接專屬自己的「長大」。

read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這些人,那些事       作者:吳念真     圓神出版社

                                                        指定分享:李明蘭

※走過的痕跡,總是隨著時間逐漸淡去,化為文字繼續留存。或許在未來,還能咀嚼出一番新的滋味。

※這些人:凡親人、友人、愛的人、同事、陌生人等;那些事:凡友情、親情、愛情、工作等。

※故事內容大致是九份、採礦、命運、軍旅等題材。

※遺書:弟弟之死,除有當明星的哥哥,很辛苦的自卑感之外。更重要的是弟弟沒有創造自己的命運,

  弟弟的命運是跟著算命仙的方向走。相反的,哥哥原本以為他是牛郎的命,但他並沒有往酒家跑,

  反而是做自己該做的事,所以他可以創造自己的命運。我們可以思考的是:是跟著算命的方向走,

  還是創造自己的命運?

※看吳念真的小說,如同看他的人生。然而,我們是否也會因為看了吳念真的小說,而思考到自己的

和週遭人的人生!

※吳念真經歷過人生的風風雨雨所完成的生命記事。以真誠迷人的文字能量,寫下心底最掛念的家人

  與社會各階層的人、事、物。

※回憶是動人的,因為有笑有淚。歲月的痕跡會刻劃一切。

※生命裡某ㄧ階段,當時充滿怨懟與曲折,但是隨著歲月的催化,後來都會變成一種能量與養分。

這些人,那些事在經過時間的篩濾之後,幾乎都只剩下笑與淚,感動與溫暖。曾經的怨與恨、屈辱

  與不滿,彷彿都已雲消霧散。

※人的一生會經歷到很多的人、事、物,而每一個人的ㄧ生都是一場精采絕無僅有的電影,都是ㄧ本

  獨一無二的劇本。

※所謂的人生,唯有靠自己的力量去改變,才有希望和未來,因為生命不是生來就是幸福、順利、快

  樂的,越過曲折,努力開創才能使自己過得更好。

※過去是痛楚的,但你不是逃避,就是從中學習。(電影:《獅子王》的對白)

※你能理解我的痛苦,但卻感覺不到。(電影:《櫻桃的滋味》的對白)

※少了酸味的甜,就不是那麼的甜了。(電影:《香草天空》的對白)

※你知道痛有什麼好處嗎?它讓你知道你還沒死!(電影:《魔鬼女大兵》的對白)

※我不再害怕你那張臉了~真正醜陋的~是你那扭曲變形的心靈…(電影:《歌劇魅影》的對白)

※而我如此貧困,只擁有夢;我將我的夢攤在你的腳下;請輕輕踩,因為你踩的是我的夢(葉慈詩)

※這就是痛,你最好習慣。(電影:《驅魔神探》的對白)

※他的故事會觸動你心,即便他無法觸碰你。(電影:《剪刀手愛德華》的對白)

※你所看見的不一定事實,而事實你也未必看得見。 (電影:《十分愛》的對白)

文章標籤

read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指定分享:李明蘭

    書名Eat, Pray, Love 點出了本書三段內容的核心:【享受生活】、【檢視自我】與【尋求愛情】

    到義大利品嘗美食,讓靈魂再次活現;再到印度,洗滌了混亂的身心;最後在峇里島,她尋得身心的平衡。

Part 1義大利

ㄧ、經典的義大利笑話:描述一個窮人每天上教堂,在偉大的聖人雕像前祈禱乞求著:親愛的聖人,求    您讓我中樂透,最後,不勝其煩的雕像活過來,低頭望著這個乞求者並說:孩子,求你求你求你,    買張彩券吧。

二、Bel far niente (無所事事的甜美),義大利人是這方面的大師,美國人不懂得自我享受,美國人     懂娛樂,但不懂得快樂,你們不懂快樂,妳們需要提醒才懂。

三、原來,以往我們是在耗費心神後,才去尋找「休閒娛樂」,然而,有人正是以「無所事事的生活」    為最高目標!

四、有時我確實很渴望,但我已決定暫時不參加這項特定活動。我不想跟任何人扯上關係。我自然懷念

    親吻,因為我喜歡親吻。有一天我向蘇菲滔滔抱怨起這件事,最後她憤怒地說:「看在老天爺的

    份上,小莉假如情況太糟,就讓我親妳吧。」

五、但目前我不去做任何事。近來我若覺得寂寞,我就想:那就寂寞吧,小莉。學學處理寂寞。為寂寞

    做計畫。一輩子就這麼一次,與它並肩而坐。接受這種人生體驗。別再利用他人的身體或感情,來

    抒發妳未滿足的渴望。
六、我是可滲透的薄膜。我若愛你,你即可擁有一切。你能擁有我的時間、我的忠誠、我的屁股、我的

    金錢、我的家人、我的狗、我的狗的金錢、我的狗的時間一切的一切。我若愛你,我會扛起你所有

    的痛苦,為你承擔所有的債務(就每一種定義而言),我將保護你免於不安,把你從未在自己身上

    養成的各種優秀品質投射給你,買聖誕禮物給你的全家人。我會給你雨和太陽,假使沒辦法立刻給

    你的話,我會改天給你。除了這些,我還會給你更多更多,直到我筋疲力竭,耗盡心力,只能靠迷

    戀另一個人才能再使我恢復精力
七、在一次派對上,有個我不太熟悉的男子對我說:「妳知道嗎?現在妳跟妳的新男友在一起,似乎完

    全變了個人。從前妳跟妳先生看起來很像,但現在的妳看上去活像大衛。妳甚至連穿著、講話都像

    他。妳知道有些人跟他們養的狗看起來很像吧?我想或許妳一向跟妳的男人很像。」天啊,我真該

    暫時擺脫這種循環,稍事休息,給自己一些空間去發現,在我不試著與他人融為一體時,我自己看

    起來、說起話來的樣子

八、當我回顧我的浪漫史,發現其看起來並不怎麼好。可說是一個接著一個災難。還能再有幾種不同類    型的男人讓我繼續嘗試去愛,然後繼續失敗?這樣想吧你若連續出十場重大車禍,難道最後不會被    吊銷駕照?難道你不會多少希望駕照被吊銷?

九、我之所以對捲入另一段感情有所遲疑,還有最後一個原因。我碰巧還愛著大衛,我想這對下一個男

    人來說不公平。我只曉得一生倉促的抉擇和混亂的激情所累積而成的後果,使我心力交瘁。在我前

    往義大利時,已是身心俱疲。我就像某個絕望的佃農所耕種的土壤,負擔過重,亟需休耕。

十、相信我,我知道在自願獨身期間來義大利追求快樂,所蘊含的諷刺意味。但我認為禁慾是目前該做

    的事。那晚當我聽見我的樓上鄰居,在她最近期的幸運訪客陪同下,經歷著我所聽過時間最長、聲

    音最大、最肉體撞擊、最床搖鋪動、最粉身碎骨的做愛時刻。這場喧囂之舞的持續時間遠超過一個

    小時,伴隨著超通風聲效以及野獸的呼喊。我在他們底下僅一層樓,孤單、疲倦地躺在床上,只能

    想著:聽起來真費勁……
十一、容我承認對自己來說不怎麼愉快的事吧街上這些羅馬人並未朝我多看一眼。甚至連第一眼也沒

      有。一開始我發現這有點令人擔憂。從前在我十九歲的時候,我來過義大利,記得被街上的男人

      不斷騷擾。在比薩店。在電影院。在梵蒂岡。無止無境,恐怖至極。從前在義大利旅行是一大負

      擔,幾乎能破壞你的食慾。如今,三十四歲的我顯然成了隱形人。不被公車上討厭的陌生人伸手

      亂摸儘管是件不錯的事,一個女人卻有她的自尊,不禁要猜想:到底是什麼改變了?是我嗎?還

      是他們?
Part 2印度

一、現在可以一次單獨坐數個小時,怡然自處,坦蕩面對自身的存在。有時我的禪坐是超現實,我嘗試

    聽命於它,盡可能不去反抗。有時則感到某種甜美、安靜的滿足,在這個街坊鄰里,人人都有自己

    的空間。

二、長時間學瑜伽的朋友們說,待你離開道場,回去過正常生活後,才能真正看見道場對你產生的影響。

   「你才會開始留意到自己的內心櫥櫃已重新整理過。」里查說的,不必逃避悲傷,如果想悲傷時就

盡情悲傷,但最後要恢復平靜、原諒自己。

三、我的朋友說,轉變的出現是之後的事。你可能發現終生的癖好一去不復返,或是那棘手困惑的模式

    終於改變。曾經讓你發狂的芝麻小事不再是問題,有害的關係已了結,光明有益的人開始來到你的

    世界。

四、我穿涼鞋,我在印度!我跑了起來,奔出步徑,跑到草地上,衝過沐浴在月光下的草坪。這幾個月

    的瑜伽、素食和早睡,使我感到自己的身體如此健康有活力。我的涼鞋踩在柔軟濕潤的草地上,發

    出噓啪、噓啪、噓啪的聲音,整個河谷只聽見這個聲音。我欣喜若狂,直朝公園中央的桉樹林奔去

    ,我抱住其中一棵樹,白日的高溫使它依然溫熱,我熱情親吻它。我是說,我全心全意親吻這棵樹;

    當時根本沒想到,這是美國每個為人父母者心中最恐懼的事情:他們的孩子跑去印度尋找自我,最

    後竟然在月光下和樹林狂歡作樂。
Part 3印尼

一、峇里島人們最常問外來客的問題是:「你要去哪裡?」、「你從哪裡來?」、「你已婚嗎?」,三    個問題表現了峇里島人相當注重自己的人生定位:了解自己與家人朋友的關係,與上天的關係,才    能找到自己的平衡。

二、「在遇上妳之前,我愉快地過著自己的無聊生活。」他經常這樣說。我從未聽膩的美好故事:他在

    那晚的派對上如何凝望我,即便我背對著他,甚至我無須轉頭讓他看見我的臉,他內心即已明瞭:

    「她是我的女人。為了擁有這個女人,我願意做任何事。」
三、「得到妳並不難,」他說:「我只須苦苦哀求幾個星期。」「你才沒苦苦哀求。」「妳沒注意到我

      苦苦哀求?」他說起我們頭一晚見面去跳舞,他看我完全著迷於那個俊俏的威爾斯傢伙,形勢的

      發展使他心情低落,心想:「我極力引誘這名女人,而現在那個小白臉就要把她搶走,給她的生

      活帶來許多麻煩但願她知道我有能力給她多少愛。」
四、他的確有能力。他是個天生的照顧者,我能感覺他進入我身邊的軌道中,讓我成為他的指南針所設

    定的方向,而他則變成我的隨從騎士。斐利貝是那種亟需生命中有個女人的男人不是為了讓自己被

    人照顧;而是為了有個人讓他照顧,讓他奉獻。

五、他從結束婚姻後,生活中未曾再有過此種關係,近來一直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但現在他把自己組

    織起來,包圍著我。被人如此對待是件好事。卻也令我害怕。有時我聽見他在樓下做晚飯給我吃,

    我則在樓上悠閒地看書,聽他哼著愉快的巴西森巴,朝樓上呼喊:「甜心想不想再來杯酒?」而我

    心想,自己有沒有能力成為某人的太陽,某人的一切?此時的我是否足夠集中,得以成為他人的生

    活中心?

六、某晚我終於跟他提起這個話題,他說:「我可曾要求妳成為這樣的人,甜心?我可曾要求妳成為我

    的生活中心?」他親吻我的耳朵:「甜心,這事我們當然得討論,因為事實上我愛妳愛得瘋狂。」

七、他鄭重地說:「瞧我都五十二歲的人了。相信我,我老早知道世界如何運作。我看得出妳還不像我愛妳那樣愛我,但事實上,我並不在乎。出於某種原因,我對妳的感覺就像我在我的孩子們還小的時候對他們的感覺他們沒有愛我的責任,但我有責任愛他們。妳能決定自己想要的感覺,但是我愛妳,也將永遠愛妳。即使我們彼此不再見面,妳也已經讓我復活,這就夠了。當然,我很想和妳共享生活。」

八、峇里島的美麗小鎮烏布是悠閒度日、無視於時光流逝的好地方。在週日下午那些漫長的午餐時光,有他們的悠閒陪伴,喝香檳、言不及義,著實是一番享受。然而身臨其境的我,多少覺得自己像綠野仙蹤當中身處罌粟花叢的桃樂絲。「小心!別在這片讓人昏睡的草地上睡著,否則你將昏昏沉沉度過一生!」

九、「我和斐利貝」如今似乎已經成為一體。前不久他告訴我:「有時候我希望妳是迷失的小女孩,能讓我把妳撈起來,跟妳說:『來和我住吧,讓我照顧妳一輩子。』但妳並不是迷失的小女孩。妳是有遠大志向的職業女性。妳是完美的蝸牛:妳把自己的家揹在背上。妳應該永久抓住這種自由。但我只想說倘若妳想要這個巴西男人,妳可以擁有他。我已經是妳的人。」

十、我不確知自己想要什麼。但我知道有一部分的自己始終希望聽見男人說:「讓我照顧妳一輩子。」從前我未曾聽過這句話。過去幾年來,我已放棄尋找這個人,而學會對我自己說這句鼓舞的話,尤其在恐懼的時刻。可是現在聽見有人誠心誠意對我說這句話……

十一、思想絕對比現實更容易打垮我們。小莉說:我無法保持平衡。賴爺說:有時候,為了愛情失去平

      衡,是過平衡生活的一部份。
討論題要:

-、在30歲以後,才發現自己既不想要小孩,也不想要丈夫。當人們想要的和原來的世俗標準不一樣?

    該如何選擇享受自己的ㄧ個人旅行?
二、追求真正的心靈平靜,應該是從內心取得平衡,而不是跑到義大利、印度和峇里島?

三、賴爺的神機妙算,主導ㄧ個人的ㄧ生。那位德州佬大老遠跑到印度只為了原諒自己,你的看法如何?

四、兩個人的生活,剛開始有愛有荷爾蒙,當然一切都很美好,但如果環境改變了,心情改變了,那麼

    要怎麼維持和繼續?
五、要是我們承認兩人的關係很糟,卻無論如何都相守下去,我們接受我們經常吵架,我們幾乎不再做

    愛了,但我們不想離開對方的生活,那樣我們就能共度人生?

 

 

 

文章標籤

read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ead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泰戈爾的詩 分享心得

 

  1. 白天黑夜
    告訴我們一切.人事物一直在....那人一直在抓住不變的人事物.是痛苦的來源.它告訴我們.放下執著.沒有什麼是應該這樣或應該那樣的.只是觀念的問題。


  2. 母性的愛.無私的不求回報的愛.假如我們只能對自己的小孩有這樣的愛.那麼我們一樣也不會過的很快樂.其實愛是要從.愛自己開始.當你能愛自己多深.你將能夠愛別人有多深.這是相對.每天都要.感恩身體.在每一個行為當中都要很覺知.靜心觀照.活在當下.那無私的愛將會慢慢形成一股能量.那並不是你愛什麼人.而是你本身就是愛.任何人跟你接觸都會感染到你的愛

  3. 自由
    所謂的自由並不是你經濟獨立.或是你想要去那裡.就能去那麼.而是免於時間.和頭腦的自由.它是屬於心靈的自由.當然所有的行為一樣在運轉.但是它的心是寧靜的.並不會受到外界的干擾.我個人.認為這是人生必修功課.時時刻刻保持內觀.觀自己的念頭.心的變化.每天靜心觀照.覺知生活。



黃寶萱     

 

 

read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看過的小說不多,但是我喜歡看電影。時常跟太太在花了2小時看完一部電影,之後再花相同的時間回味電影,這其間不只討論劇情,還探究導演的手法、編劇、攝影運鏡的內涵,像小孩子拆玩具一樣拆解作品背後的細節,探究電影想要傳達的內在涵意,這過程類似在拆解導演說故事的技巧。

而電影跟小說有點相似,電影用影像說故事,小說則時純粹用文字敘事,但「說故事的技巧」是相通的,所以我在看這本書的過程非常很過癮。

作者像是給了讀者37道密碼鎖,帶我們解開小說家的設定的密碼,但是最重要的不是停留在敘事技巧的層次,而是進一部探索小說家隱藏在裡面的「黑暗之心」。猶如最後黃崇凱先生於「一種注目」闡述,技巧是創作者的手段不是終點。

比如說當你看浮光掠影商業片,你會發現他用了很多俗爛的表現技法,但是內在含意卻很有限,此時你會覺得很空虛,覺得浪費了2小時。相對的,也有一種情形---故事本身很棒,但是運用的敘事技法不恰當、不到位,整個故事也會被導演或編劇給毀了,這兩種情形都很常見。

所以說書的內涵跟說書的技巧,是同等重要!

對寫小說有興趣的新手來說,這本書同時給予我們多元的養分與啟發。

 三餘讀書會 / Roger

read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ead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小說課:折磨讀者的祕密

作者:許榮哲                                           心得分享:李明蘭

  12袋金幣之中,只有一袋是偽幣,真幣每一枚重10公克,偽幣重9公克。請問最少必須

   秤幾次,才能找出哪一袋是偽幣?(漫書《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

   答案為什麼是【ㄧ次】,以數學邏輯思考而論,是完全【錯、錯、錯】,但誰說小說的內

   容一定要是對的,要適合邏輯的。尤其是讀者是否讀出『關鍵詞』:【最少】。



 

  馬奎斯說的極好,每篇好小說都是這個世界的一個謎。聰慧的讀者在意的不是正確答案,

   他在意的是哪一項選擇,才能呈現出人性的複雜度。



 

  一顆痣因肉體的白 成為一座島

   我想念  你衣服裡波光萬頃的海。

   痣:肉體(身體)=島:海,作者利用譬喻的手法,將痣和身體、島和海,兩組相似的事物,

   巧妙的聯結在一塊兒,創造出這首俳句。



 

*小說課4:真誠可信的謊言

「有問題的敘事者」最終都必須面臨一個難題,那就是急轉直下的劇情。急轉直下的劇情是危險的,欠缺說服力,所以作者必須事先埋下伏筆。

有時候,小說的藝術性,就在於它施展了什麼魔法,讓讀者親眼目睹了現實世界裡永遠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如:影片贖命二十四小時,靈魂的重量,神秘河流,七生有幸等  

  

    羅生門是用來比喻對同一件事,因立場不同而說出不同的事實。

   難道他們都不想活了?還是有什麼事比活著更重要?

   在他們心中,名譽大於死亡,也就是扭曲的名譽比現實的責罰更重要。

   真相只有一個,只是每人解讀的角度不同

 

*小說課8:小說的蝴蝶效應,一隻亞馬遜河流域的蝴蝶,偶然揮動幾下翅膀,幾個星期之後,卻意外引發了美國德州的一場龍捲風。」意思其實就是我們中國人常講的「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殺孔雀,是人類所企圖的一切犯罪中最自然的意圖。那不是撕裂,而是把美與毀滅肉感地

   結合。三島由紀夫〈孔雀〉

    經典作品引例,包括了馬奎斯的《百年孤寂》、海明威《白象似地群山》、陳村的《一天》、畢爾斯的《魂斷奧克里克橋》、張愛玲的《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芥川龍之介  《竹叢中》、柯南道爾《巴斯克維爾獵犬》、甚至羅貫中的《三國志》。總結ㄧ句話:文壇中有一些人沒有讀很多書,卻寫了好多好多本書;而閱讀本書後最大的感懷是作者許榮哲讀了好多好多書,才寫成這一本書。

read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餘讀書會2011年3月例會 邀請函

小說課:對話篇

百分之六十的人把小說對話當成「日常對話」,平常怎麼說,對話就怎麼寫。百分之三十的人把對話簡化成「推動情節」的工具。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人才知道對話的精髓:用最少的語言,呈現出最多的內涵。一如海明威所服膺的「冰山理論」:水面上看得見的冰山只有八分之一,其餘八分之七全部潛藏在水面底下。

 

今天晚上七時,我們「三餘讀書會」特別邀請許榮哲先生蒞臨演講,會有較為完整的時間讓作者發揮,歡迎會友們共襄盛舉。

 

許榮哲曾任《聯合文學》雜誌主編,現任耕莘青年寫作會文藝總監、政大少兒出版社文創總監,素有最會教人創作的小說家、會上課的小說家的美譽。

 

主講:許榮哲 書目:《小說課:折磨讀者的祕密》

時間:201137 1900 地點:明道中學 家長會館

主持:凌 健     指定分享:陳聯華、林淑娟、吳秉謙 

 

 

許榮哲 簡介

 

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碩士‧現任耕莘青年寫作會文藝總監

 

曾任《聯合文學》雜誌主編。曾獲中國時報、聯合報文學獎、新聞局優良劇本獎等。著有小說《迷藏》《漂泊的湖》、劇本《單車上路》《七月一號誕生》、作文書《神探作文》,以及兒童讀物《悅讀8寶週》等多本。

 

閱讀書目《小說課:折磨讀者的祕密》,這是一本小說的武功祕笈,從招式解密到攫取心法,從小說的36個關鍵入手,引用30多個經典作品為例,以最淺顯的方法讓讀者了解小說。

 

許榮哲被譽為「六年級世代最會說故事的人」,讓本書深入淺出,讓愛讀小說的人更了解小說的構成,寫小說的人更不能缺少這本書的指引。這本書集結了許榮哲在國語日報少年文藝版寫了將近兩年的「一個人的文藝營」專欄,總共利用36篇以上的小說,講解超過36種以上的小說創作手法和技巧。對於有心創作的人,或是想要學會深入閱讀小說的人,絕對是一本超級有用的好材料、好讀本。

 

三餘讀書會20113月例會特邀請作者許榮哲親臨現場導讀,精彩可期!

 

聽聽小說作家是如何折磨讀者的!

read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晚年的美學  凌 健 分享

 

在這個高齡化、少子化的年代,每個人都應盡力發揮自己、善用自己。要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還是努力不成為下一個世代的負擔。要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地努力生活!這才是真正的「晚年的美學」!

所謂「末席之樂」是日本作家曾野綾子形容一個人到了一定的年紀之後,就算是坐在公車最後一排的位子上,也能自得其樂的欣賞全車風景。隨著年齡增長,晚年的生命就愈加有味,也會有更多的發現與更進一步的體會,對生命有不同的領悟,生活樂趣也會隨之增加。


中年以後才是人生的開始。生命的一切本來就是多出來的,而萬事萬物都有時,不用到晚年便能體會。「老年的姿態,實際上取決於年輕時代不同的生活方式。」若要有美好的晚年,現在就得準備好面對晚年的心態,以下摘錄的句子,是曾野綾子對於人生的體悟以及對老年人的提醒,與各位分享:

•不管內心感受如何,明朗快活地活,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藝術。
•如果想要他人溫和對待自己,自己就必須先顯現出開朗的言行。
•懂得自我反省,經常思考所經歷之事的意義,是勇氣俱足的行為。
•看起來自然、有趣、亮麗的人,就是一個自立、活得澟然獨立的人。
•做不到的事要放棄,不要勉強。能做的事要自己做,不時的鍛鍊自己。

•老人們應該多勞動,做到自立與自律,平日多閱讀,而且儘量不要麻煩別人地開朗度日。
•要習慣一個人過日子。生活上的寂寞感是無法排解的。或許有人會幫你忙,但基本上只有自己才能解決。
•老年,還有因病必須面對死亡的人,有個大任務。無論內心甘苦如何,都負有在剩餘時間裡開朗度日的使命。
•凡事如果能恰到好處,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平衡地生活。那麼,晚年必然活得精緻、燦爛。
•自己的生命和命運也應由自己掌握,亦即凡事靠自己。習慣嘆息沒人肯幫忙的人,如果不趁年輕時即停止這種想法,就無緣完成晚年的美學。


 

read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ead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片原名「ぐるりのこと」中文意為「週遭之事」,看過影片便知原作命名的意圖,

但台灣的片商總是可以把名字取的「不知所以然」的美。


遭逢波濤洶湧的人生險境之時,這對平凡如妳我的年輕夫妻如何演出逆轉勝?

幼子夭折,命運之神無情地考驗這對男女。

在兩人世界裡,翔子的強勢作風,在此時反倒顯得僵硬、易折而脆弱,

補鞋匠金男看似柔弱而胸無大志,最後卻也是因為他的韌性與溫柔領著翔子一起走出生命幽谷。

翔子她那貪財而勢利的一家人象徵世俗無明眾生,在起落無常的世間裡追求財色名利卻載浮載沈,

相對的...世俗的人情冷暖與冷嘲熱諷,對金男來說似乎毫無作用力,

帶著一股禪機似的,金男平靜篤定攸由自處的生活著

翔子因憂鬱症活在悲傷的情境之中走不出來,表面上金男對對翔子的處境漠不關心,

實則在此同時金男在法庭工作的見聞感受,也讓他承受不小的衝擊與壓力並產生內心的矛盾,

兩個人求子不得,但在法庭裡卻前仆後繼的上演泯滅人性的殺童、殺人戲碼,

導演以歷年實際發生的社會案件(台灣人比較知道的有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陳述日本新時代的畸形社會問題。

最後翔子筆下富生命力的鮮豔花朵,象徵翔子心田裡綻放新的色彩,展現重生的勇氣。

 

延伸閱讀

導  演:【20歲的微熱】橋口亮輔

演  員:【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Lily Franky、【電車男】木村多江

Yahoo電影:http://tw.movie.yahoo.com/movieinfo_main.html/id=2944

電影主題曲暨影片片段

維基百科:1995 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

File:Sarin Wanted Poster.jpg

↑ 小傳馬町站是毒氣事件中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鐵站

日比谷線A720S列車
林泰男杉本繁郎兩人組成的襲擊小組負責。林泰男於上午7時43分在上野站登上日比谷線北千住站開出往中目黑站方向的列車,及後於秋葉原站擢穿裝有沙林毒氣的容器並離開。

因林泰男於容器上擢穿了多個洞,乘客即時受到沙林的影響。在下一站(小傳馬町站)有乘客將容器踢出車廂,此舉即時導致4名等候列車的乘客死亡,但部份具揮發性的沙林液體仍然留在車上。後來行駛5站後,有人按動緊急按鈕後被緊急於築地站停車,列車車門開啟後大量該列車的乘客及等候列車的乘客昏倒於月台上。列車於是即時停止服務。

此列車造成8人死亡,超過2475人重傷,為死傷最嚴重者。林被判死刑,杉本被判無期徒刑。

其餘營團地下鐵(現東京地下鐵)中,銀座線東西線半藏門線也有傷者。

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餘..郡庭

一部辭藻華美、文筆精雕刻畫細膩的類美式電影小說,引領讀者進入末世的生活境界;陰霾的天空總夾雜灰色的雪亦或是髒濁的雨,氣候永遠是冰冷刺骨,白天的光短暫如瞬間煙火,大地總是被黑暗夜魅襲擊,眼睛所見之處,盡是殘屋、傾圮的道路,焦黑枯木吊掛髒亂棄物、腐屍、殘破白骨,唯一感覺有生命氣息的,是一對對未來無所知,只能向前行進求以生存的父子。

   一路行來,父親堅毅的性格及靈敏機智,總能在絕望時為他倆覓得生存的物資,雖不免懷疑,那些不知年份的罐頭真的能否食用,以及這些物資總被這男人發現,作者無非是要為這故事鋪陳與傳達他個人信念與對世態的觀感。

   這男人~孩子的父親,是作者內心的投射,他的內心是有信仰的、是善良的,卻也是脆弱的,男人與孩子間的對話彷彿是作者內心的衝突掙扎;路上遇見的小男孩、眼盲老人還有偷推車的落單軍團男子,為了摯愛的孩子能在險惡的環境中繼續得以生存,不免的私心,讓男人與孩子間起了爭執。

    男人生命氣息如同既將燃盡燈蕊,面對茫然不知的未來,堅毅的男人也曾在絕境中,他的信念幾乎被摧毀,幾度欲親手了斷孩子與自己的生命,好結束這嚴酷險惡的生活,然而,面對著男人善良孩子的臉龐,讓男人驚覺自己的信念;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希望此書能喚醒世人的良善面,對大自然存以敬畏與珍惜,並成為神的使者;且相信好人是存在的,或許好人真的不多………….

read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長路   The Road                       指定分享:李明蘭

作者:戈馬克.麥卡錫 McCarthy, Cormac       譯者:毛雅芬      出版社:麥田出版社

 

議題一:關於死亡

*「如果說要意識到死亡,才能感受活著的美好」,這一條「長路」,讓我們深刻感受到生命雖美好卻也同時可以是殘酷的。

長路是Cormac McCarthy寫給未來的書,希望人們珍惜自然環境與生命中所擁有的。男人帶著孩子往南方海岸走去,男人是孩子的天,孩子是男人生存的力量。

 

 

議題二:關於道德-怎樣定義「好人」與「壞人」

純真的孩子非常執著於男人和自己是不是好人?我們不免疑惑:如果我們為了活命或不被殺,而食人甚至殺人,算不算是壞人?

「楢山節考」中,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他們為了搶奪食物(生存),而不惜偷竊、出賣自己,甚至是販賣女兒以求溫飽的貪婪,有場戲是村民捉到偷或搶人食物者,其罪等同「殺人」,也就是「不給人活路」,因而引起公憤,而被全村集體處決,整個家族被村民滅門活埋,連孕婦也無ㄧ倖免。只為自己活命而不顧他人死活,算不算就是壞人?這樣的道德議題,挑戰著人性的脆弱與光輝。

 

 

議題三:信仰與責任 

在一片灰暗的蠻荒中求生存,如果心中沒有信仰與使命感,軟弱的生命如何儲備繼續向險惡未知舉步邁進的勇氣呢?是怎樣的一份盼望與責任,讓浩劫倖存者得以生活,是為著孩子能平安長大的承諾,才不致輕易放棄和被擊倒。

『I will kill anyone who touches you. Because that's my job.』,這對父子,小男孩受驚嚇的眼神透露出堅定,男人形貌清瘦,走在看不到終點旅程的長路上。在末世,人性與文明如此脆弱,為了生存,人類轉眼成徒具人形的獸類。

這對父子踏上這條末世旅途,這世界只剩僥倖生存的人們茍延殘喘地活著,普世價值皆已崩解,萬物俱寂。

男人老成、憂心,充滿巨大的哀傷,在孩子的面前,他堅強;在孩子睡後,他哭泣。孩子的純真、善良和依靠,是他唯一存活的慰藉和力量。

孩子說「我不懂我們在做什麼?」,面對艱困未知的未來,人們難免要問:「活著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像《出埃及記》的猶太奴隸只為等待救世主而活著。

 

 

議題四:關於勇氣與希望

孩子問:「你做過最勇敢的事是什麼?」,父親說:「今早醒來。」。試著感受一下:如果有朝一日,我們都孤獨走在自己的長路上,拖曳著沉重的腳步,只為自己還活著,只慶幸自己仍有勇氣活著。

災難,最大的折磨和挑戰是對未知的恐懼與驚慌,當不安全機感漫天蓋地壟罩下,食物用罄,弱肉強食,連路的盡頭都不知何處?您是否有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處遇和感受

愛讓人脆弱也讓人堅強,書中說:「人都不想出生,但也不想死」,父親因為不願意孩子感受恐懼,所以自己默默的哭泣害怕,父親護衛孩子是天性,孩子依賴父親也是天性。對父子的悲愁在於不知這條漫漫長路,終點何處?是人性的親情至善與愛,讓我們相信只要有勇氣,生命就算崎嶇蜿蜒,也終將有條平坦大道。

當「世界已被神棄於不顧,只剩倖存的人們茍延殘喘的活著。所有價值皆已崩解」,我們的孩子卻要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或死亡,這恐怕才是最讓人害怕的預言吧?

在旅途中,男人為了保命不得不槍殺人;為了不捱餓,盡量不將糧食分給別人,不協助弱小;父親臨終前鼓勵孩子繼續望前走直到沒有勇氣為止。一個還保有天真的善良孩子,突顯一心只求孩子活下來的父親,其內心的煎熬、矛盾與困難。也正因為生命充滿了許多殘酷與死亡,才更突顯出人生在世,親情的羈絆是如此美好、可貴與甜蜜。

閱讀本書,深刻體會到父母親為了孩子所付出的愛、自私和犧牲。因為「愛」,讓遭逢災難的人們仍然願意早上醒來面對困頓世界的勇氣。

兒子說:「我不懂我們在做什麼?」父親無話可答,孩子又說:「故事裡的人都互相幫助,我們根本沒有幫助別人。」,在這滅絕的世界,人面對這麼惡劣的環境,怎麼樣才算是一種愛的表現。當父親即將嚥下最後一口氣,兒子希望父親帶他一起走時,父親說:「我不行,我不能攬你一起死;我以為能做到,但我真的不行。」,因為生命雖然困難,但是只要「活著」就代表了「希望」。

人性原來就充滿著各種樣貌,愛的表達形式也變化萬千,「長路」這本小說,雖然灰暗,但對於人性的刻劃和表達,卻是如此細緻和令人震撼。

 

read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感人的理念, 花一點時看看吧, 我們拿什麼留給下一代, 是值得深思的題目

大家回台灣時去買賴桑的咖啡支持他的種樹運動吧 !他的三大政策令人感動..........

He is really something.


想必大家會需要讓心情呼吸一下芬多精
 
賴桑邀請大家一起來做一趟心情sp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jL9LzHuulk
 
感動之餘
 
才會又有能量
 
努力活出真性情!!
 
 
PS:影片中的主人翁:賴倍元先生
是真人版的「種樹的男人」喔

 

read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感人的理念, 花一點時看看吧, 我們拿什麼留給下一代, 是值得深思的題目 

《種樹的男人》是一則關於種植希望和幸福的故事,是法國當代文壇作家尚紀沃諾最著名的暢銷小說。在法國的普羅旺斯地區,一個孤獨的牧羊人,將內心深處對家人的思念,轉化成對大自然的關懷與大愛,將餘生投入造林的工作。他以雙手和無比的毅力,每日種下一百粒橡實,持續了三十四年,讓原本乾旱破敗的荒蕪之地,重新散發出健康的光芒,成為可以讓人們安居樂業的園地。然而牧羊人始終保持沉默,不求名利和回報,在事成之後悄然離開人世。牧羊人愛樹、種樹以及奉獻無私的精神,創造了新的生命與生機,更豐腴了人類與大自然互動的生命力。相對於眾生喧譁的現代社會,像牧羊人這樣愛樹、種樹以及無私的奉獻精神,委實是鳳毛麟角,也正因如此,這個故事才能跨越地域和時空,扣動了所有讀者的心弦。

 

PS:影片中的主人翁:賴倍元先生   是真人版的「種樹的男人」喔

read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幸江是個能讓人有「安定感」的女人,她笑起來眼睛彎彎的甜美笑容,讓人忘卻了急躁。臉上不笑的時候帶有一點執著的堅定,卻又隨遇而安循序著內心的情感與直覺生活著。故事以她為軸心發展,而小綠與正子的存在猶如這股安定力量的另一對照組,不過他們最後也都在幸江這股力量下安住下來(不只是形式上的同時也是內心的安住)。

幸江的食堂生意一直未見起色,對於幸江的處之泰然,更昇起我的急躁不安,在台灣生活與工作的生命經驗裡,我已經被訓練成:「趕快想辦法」、「立即改變」、「辦促銷」、「辦活動」,我們已經被內化而不知不覺走在「速成」的路上,我甚至心急的幫她想好辦法:他應該出去港口發傳單、在門口辦試吃、把菜單貼出去、設計迎合當地人的菜單... 起碼要「打平管銷」嘛~

果不其然導演讓小綠幫我做了這件事,她建議在旅遊雜誌上刊登廣告,甚至用「糜鹿肉」來取代傳統日本料理中「飯糰」的既有食材等等... 的一些「有效的辦法」。幸江沒有斷然拒絕或全然接受這些建議,他試做了一桌成品給在地芬蘭人與日本人一同試吃,但幸江終究還是保留住日本料理傳統作法的堅持。

幾經思考我才赫然發現,有些東西的部分元素被拿掉之後,它就再也不是那個它了,材料不同味道跑掉,精神自然就蕩然無存。妳如何說服芬蘭人,說這個「走味的飯糰」是我從小吃到大的「美味」?如同把豬肉換成糜鹿肉,在芬蘭賣「正港台中控肉飯」一樣的「瞎」。不能堅持自己獨有文化的人,終究會失去自己的特色,而成為媚俗而盲從的文化孤兒。

 

振興食堂的契機  是「正港肉桂捲」不是「冒牌飯糰」

當肉桂捲遇見飯糰,飯糰還是飯糰,肉桂捲還是肉桂捲,他們兩者都保留住原味,也都成為食堂的招牌。這象徵「我喜歡我的,同時我也欣賞你的」的和諧共榮態度,不需要刻意改變自己去迎合你的認同,文化衝擊與文化融合,並沒有互相抵觸。

日本人的忙碌眾所皆知,台灣人也不惶多讓。畢竟是日本電影,以日本為中心觀來看芬蘭,以芬蘭為鏡子看日本人自己,兩相對照彼此的文化差異。在電影裡頭不斷的丟出大家都甚感好奇的疑惑:芬蘭人為什麼可以這麼悠閒的生活著呢?

這段時間幸江對生活本身抱持著全然開放與接受的態度,沒有失去自己的初衷。即便生活本身從來就不容易,但是他還是保持著悠然而不疾不徐的步調,在這個看似充滿困境的世界裡生存著。

隨著人與人之間的頻繁互動與相互瞭解,食堂的生意也同時漸入佳境。海鷗食堂終於客滿了」電影末尾最後幾句話,輕描淡寫的透露幸江小小的期待。
幸江的小小的一抹喜悅不全然在於商業上的成功,更是一種融入新生活之後的篤定:我懂這裡的生活哲學了,我確實也可以在這裡安住下來了。


延伸閱讀

肉桂捲:為什麼肉桂捲的英文叫 coffee roll??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031302508


請問肉桂捲的由來??及發明地點??
"Sticky bun. Also, "honey bun." A yeast pastry topped with melted brown sugar or honey, cinnamon, and raisins, so called because they have a very sticky texture when eaten with the fingers. Although they are popular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they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Philadelphia and sometimes called "Philadelphia sticky buns," although in Philadelphia itself, they are called "cinnamon buns.""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Food and Drink, John F. Mariani [Lebhar-Friedman:New York] 1999 (p. 310)

"The cinnamon bun or "sticky bun" came to Philadelphia with 18th century English and German immigrants. They are made from a cinnamon and sugar flavored yeast dough, with raisins, nuts and carmelized topping. A coffee shop counter lined with sticky buns is still a common sight in the city."
---The Larder Invaded: Reflections on Three Centuries of Philadelphia Food and Drink, Mary Anne Hines, Gordon Marshall & William Woys Weaver [Historical Society of Philadelphia:Philadelphia] 1987 (p. 51)

翻一起來實在有點長喔   簡要的說  肉桂捲是在18世紀的時候 由英國和德國的新移民 帶到美國賓州的費城來的  現在費城依然 隨處可見這種點心在街頭販售

 

 

Ro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oof.jpg

電影練習曲裡面的主角說:「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我和大學室友決定把握大學最後一個暑假,前往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北歐,到農場裡面打工換食宿(WWOOF)。當我們安排好行程之後,就開始忙著期中考緊接著大小報告與期末考。還沒來得及緊張,我們就身處飛向丹麥的飛機上了。有句話說:「設一個陷阱,讓自己跳進去。」因為沒退路的害怕是無關緊要的,我們帶著眨眼相機與好賺哲學就正面迎上這段未知的旅程。

在那邊我們用雙手蓋房子,回來後我們在心裡繼續除雜草。當生活開始忙得喘不過氣時,就想像自己在瑞典的鄉間深呼吸。當未來的路變得模糊,就與在農場裡遇見各式各樣的人們說說話。這段旅程之後,在心中的世界地圖,北歐似乎比柬埔寨還近一點還鮮明一些。往後的路,仍要親自到世界各個角落去走去踏,好完成那幅世界地圖的全貌。

那麼究竟什麼是WWOOF呢?對我們來說,這是種以番茄炒蛋交換有機櫻桃的旅遊方式、 以彎腰的下午換取田園劇場門票的農村體驗、 以道地交流道地的國民外交。


延伸閱讀:
參觀兩位作者的網路像簿:http://picasaweb.google.com/wwooferblink/pPxikK
部落格:http://wwooferblink.blogspot.com/
WOOF台灣官網:http://www.wwooftaiwan.com/index.php
WOOF官網:http://www.wwoof.org/
金石堂網路書店熱賣中:我不是觀光客

 

read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link


這是趟臨時起意的旅行。

  我們毫無背包客的輕盈姿態,傻傻帶著二十幾公斤重的大行李,飛到很北的地方,體味全然不同的農村生活,因不抱有任何想像,於是各種可能性的實現都讓我們驚喜交加。

  旅行北歐帶不夠的底片,只好儲存在眨眼相機裡。我還記得第一次使用眨眼相機,是在令人汗水淋漓的夏日午後。大一時我們騎著腳踏車在學校附近的小巷弄裡,迎著風邊聊天邊大笑。綁馬尾的我轉過頭,笑彎了眼望向Manon,說些什麼已經記不得了,但就在那一刻,Manon說:「我要用眨眼相機拍下這個畫面。」這張照片於是成了我們青春的證據,隨著現實的牆越來越厚而歷久彌新。

  此後我想不管去哪裡,又經歷了什麼,都要好好使用眨眼相機,將不願忘記的、感動人心的,輕輕眨眨眼,深深映進去。唯有顯影在心底的,或許才是永不褪色的吧。

  這段在北歐的日子,若以人生的長度來看,彷彿一夜長大般,視野和態度都有了轉變,使得原先不認為會喜歡農村生活的我,愛上這讓心靈也有機化的旅遊方式。然而儘管在北歐生活時下了多少決心,回台灣一定要如何實行當時的體悟,但當一切都如未離開前那般運轉時,我以為那段日子真的就只是回憶了。實質上並未帶來任何的改變,畢竟人是健忘的,而所處的環境才有決定權。

  直到有天下午在巷子裡散步看著野草出神,不自覺的伸出手摸摸葉子,熟悉的手感帶領心思回到Nils家的花圃。接著那段回憶像跑馬燈般在腦中快速交舞,我才意識到這些改變並非被遺忘,只是像植入一顆種子,慢慢冒出嫩芽。

  如果人生是一本書的厚度,這段日子或許只是短短的篇幅,看似無足輕重、不帶任何影響,但回過頭來看將會明白,這著實改寫了往後人生的劇情發展。

書羽Elsie

Blink
!用力眨眼、用力體驗


  Elsie是我的室友,這是我們第二度手牽手浪跡天涯,第一次是去韓國看見雪。我們都是喜歡旅行和分享的樂活人,喜歡一起大笑,也一同面對低潮。會計畫農場旅行純粹是個意外,還記得第一次聽到WWOOF時,Elsie帶著興奮的表情說:「你有聽過WWOOF嗎?是一種到有機農場旅行,以勞力換取食宿的方式喔!」就這樣,我們展開了農場女孩的生涯。


  「那麼我畫畫、你攝影,我們來挑個國家吧!」就像蒙著眼睛在地圖上隨便選目標一樣,就決定了北歐。那時我們對北歐幾個國家的了解,簡直是少得可憐。如此亂來的計畫,後來居然如願成行,還因此撰寫生平第一本書,回想起來真是不可思議。不要看我們感性而浪漫的決定過程,其實愛玩的兩人也是做足了功課。整個行程架構的設計、與農家聯絡的過程,以及辦簽證買機票等,都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經驗,還煞有其事做了二度蜜月企劃書,並定期開會。因為想多體驗不同的農家生活,我們前往四個不同的農場,當了四次WWOOFer,都要變成WWOOFing的專家囉。

  能夠成為農場女孩WWOOFer,也要感謝家人忍受我先斬後奏的任性,支持我毅然遠征北國流浪做粗活,讓大學生涯最後一個暑假因此變得精彩。直到出發前一天,Elsie和我都覺得很像在作夢,對未來的期待和不安更增添了旅途的刺激,很擔心這一切都是幻覺。沒有契約的自由很合我們胃口,但多少會有點難以置信。我們就要去流浪了,這可是難得的機緣呢!

  「Blink!眨眼相機」是我們之間的默契。旅程中很多畫面是無法用繪畫或攝影捕捉,所以學會用力眨眼、用力體驗。人生也是這樣,美好的瞬間只能以眼瞼為快門,而記憶是底片,讓WWOOFing成為人生中美好的部分。我們試著將這些感動,畢生難忘的經驗化為文字、插畫、攝影,筆觸或許生澀了點,仍希望大家會喜歡!

Manon

read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