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導讀『燭光盛宴』,我花了許多時間去蒐集作者蔡素芬的資料、去了解作者過去的寫作經驗與著作……等等,其實以前在當『明道文藝』主編時,社內曾邀請她來學校對高中生演講,那時便與她有一面之雅,只覺她皮膚白皙、容態優雅具有富貴相,一點都沒有想像中七股鄉「鹽田兒女」的樣子,也許讀者在閱讀某位作者的作品時,太被作者書中營造的情節或流露的情感所牽動,便ㄧ廂情願的以為該書的主角一定是作者本人的寫照。其實,寫作的人可以寫自己,但大多時候他寫的是週遭朋友或耳聞的故事,還有大環境現象,所以蔡素芬寫『鹽田兒女』是她故鄉的故事;寫『燭光盛宴』則是整個大時代特殊歷史氛圍下的故事──當然也有她眷村婆家的影子,至於她是書中的「白泊珍」「菊子」或「書寫者」呢?讀者大可不必費周章去「對號入座」!

     為了導讀『燭光盛宴』,我很快的把書中的內容先迅速地瀏覽過一遍,知道它採取的不是「平鋪直敘」的方式,而是三線的鋪排,有順敘有倒敘,若你不仔細看,可能會有纏繞不清的感覺,因此,我又看了第二次,把人物找出來列個表

    白泊珍─1、王順  2、龐正

         ─壯、櫻─如意、澄明、澄台、澄風

         ─小翠(家鄉婢女)

         ─桂花(好友) ─劉德─春信(幫傭、續絃)

               初梅、曉春、三兒

    菊子(書寫者的大姑、白泊珍之傭)

         ─兒子建雄、女兒玉香、玉娥

         ─智障兒林育生

    書寫者─前夫─澄風(男友)

         女兒安安

 

於是:書中三位女主角像加了顯影劑一樣浮現,這本書就是寫這三個女人的故事──外省老太太(白泊珍)、本省老太太(菊子)、年輕女子(書寫者)

弄清主軸性人物,繞著她們去找故事就簡單多了!

    為了導讀『燭光盛宴』,在書上──我把每一章加上清楚的註解。

雞尾酒、開胃菜、沙拉、湯品、主菜、甜點、飲料、在燭光下──

書寫者澄風(泊珍最小兒子)的性愛篇──從開始到結束。

1、3、5、7、9、11、13、15、17──現在(大都是書寫者以第一人稱「我」在敘述事情)

2、4、6、8、10、12、14、16、18──過去(外省老太太泊珍的故事)

19、20、21、22、23──過去(打破前面單數、雙數交叉的寫法,21章菊子開始出現)

24、26、27、28、29──過去(大多寫台籍女傭菊子的悲劇)

25──現在(從24──29章中唯一插入書寫者的「現在」)

30到35──過去與現在交織在一起(泊珍的80-86;菊子智障兒狀況及菊子80歲過世喪禮、書寫者離開澄風……好像人物同時出現,又合成ㄧ線)

    為了導讀『燭光盛宴』,我去研究為什麼作者捨棄『鹽田兒女』樸實的語言風格,採用許多華麗的修辭,也許如此,她更能描述「盛宴」這書名的意義,不管是人生的盛宴、愛情的盛宴、戰爭的盛宴……唯有以修辭的唯美,才足以形容宴會的華麗,但在「華麗」的對照下,故事的「蒼涼」性就更彰顯了,是否即張愛玲「華麗的蒼涼」呢?

    為了導讀『燭光盛宴』,我歸納出幾個較深沉的言外之意:

   1.本書是由三位女主角構成:外省小姐泊珍、本省女子菊子、以及做為故事敘述者的現代女性「我」,三種身分縮影了1949後台灣60年的歷史。菊子在幫傭的眷村中,遭數名外省軍人輪暴、生下弱智小孩的劇情,似乎隱藏了台灣對悲情命運的控訴。

   2.這是一本以女性為主題的小說,所有男性的角色都不很明顯,但塑造的女主角各有其風格,都很突出。

   3.中文小說,ㄧ向較欠缺唯美的男女情欲性靈之作,在《燭光盛宴》中,蔡素芬為了表現濃烈的愛情,有必要把性與靈的結合,做一些生動的描寫。

   4.女性表面上對婚姻的接受,並不代表她內心真正的感覺幸福,也許這世間沒有所謂「完美的婚姻」「完美感情」這回事,所以儘管自己追求來的如泊珍之於龎正;書寫者之於澄風,也許「得不到的才最美」──泊珍之於劉德。

   5.以三條來說故事,起初似乎沒交集,時空距離很遙遠,但越寫越拉近,最後便出現在同一舞台──菊子喪禮,泊珍託澄風去致祭、書寫者以姪女身分出現……

 

     總之,導讀一本書,除了自己的體悟,還要能指引一條清晰的研讀之線索,讓大家容易進入,至於讀後的感覺,那攸關個人學養、生活經驗和情感觸動的深淺,無所謂好壞,容許每個人見仁見智,但多看了一本書,多開一扇窗,當不成作家,至少是逆溯作家也不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ad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