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長路   The Road                       指定分享:李明蘭

作者:戈馬克.麥卡錫 McCarthy, Cormac       譯者:毛雅芬      出版社:麥田出版社

 

議題一:關於死亡

*「如果說要意識到死亡,才能感受活著的美好」,這一條「長路」,讓我們深刻感受到生命雖美好卻也同時可以是殘酷的。

長路是Cormac McCarthy寫給未來的書,希望人們珍惜自然環境與生命中所擁有的。男人帶著孩子往南方海岸走去,男人是孩子的天,孩子是男人生存的力量。

 

 

議題二:關於道德-怎樣定義「好人」與「壞人」

純真的孩子非常執著於男人和自己是不是好人?我們不免疑惑:如果我們為了活命或不被殺,而食人甚至殺人,算不算是壞人?

「楢山節考」中,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他們為了搶奪食物(生存),而不惜偷竊、出賣自己,甚至是販賣女兒以求溫飽的貪婪,有場戲是村民捉到偷或搶人食物者,其罪等同「殺人」,也就是「不給人活路」,因而引起公憤,而被全村集體處決,整個家族被村民滅門活埋,連孕婦也無ㄧ倖免。只為自己活命而不顧他人死活,算不算就是壞人?這樣的道德議題,挑戰著人性的脆弱與光輝。

 

 

議題三:信仰與責任 

在一片灰暗的蠻荒中求生存,如果心中沒有信仰與使命感,軟弱的生命如何儲備繼續向險惡未知舉步邁進的勇氣呢?是怎樣的一份盼望與責任,讓浩劫倖存者得以生活,是為著孩子能平安長大的承諾,才不致輕易放棄和被擊倒。

『I will kill anyone who touches you. Because that's my job.』,這對父子,小男孩受驚嚇的眼神透露出堅定,男人形貌清瘦,走在看不到終點旅程的長路上。在末世,人性與文明如此脆弱,為了生存,人類轉眼成徒具人形的獸類。

這對父子踏上這條末世旅途,這世界只剩僥倖生存的人們茍延殘喘地活著,普世價值皆已崩解,萬物俱寂。

男人老成、憂心,充滿巨大的哀傷,在孩子的面前,他堅強;在孩子睡後,他哭泣。孩子的純真、善良和依靠,是他唯一存活的慰藉和力量。

孩子說「我不懂我們在做什麼?」,面對艱困未知的未來,人們難免要問:「活著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像《出埃及記》的猶太奴隸只為等待救世主而活著。

 

 

議題四:關於勇氣與希望

孩子問:「你做過最勇敢的事是什麼?」,父親說:「今早醒來。」。試著感受一下:如果有朝一日,我們都孤獨走在自己的長路上,拖曳著沉重的腳步,只為自己還活著,只慶幸自己仍有勇氣活著。

災難,最大的折磨和挑戰是對未知的恐懼與驚慌,當不安全機感漫天蓋地壟罩下,食物用罄,弱肉強食,連路的盡頭都不知何處?您是否有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處遇和感受

愛讓人脆弱也讓人堅強,書中說:「人都不想出生,但也不想死」,父親因為不願意孩子感受恐懼,所以自己默默的哭泣害怕,父親護衛孩子是天性,孩子依賴父親也是天性。對父子的悲愁在於不知這條漫漫長路,終點何處?是人性的親情至善與愛,讓我們相信只要有勇氣,生命就算崎嶇蜿蜒,也終將有條平坦大道。

當「世界已被神棄於不顧,只剩倖存的人們茍延殘喘的活著。所有價值皆已崩解」,我們的孩子卻要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或死亡,這恐怕才是最讓人害怕的預言吧?

在旅途中,男人為了保命不得不槍殺人;為了不捱餓,盡量不將糧食分給別人,不協助弱小;父親臨終前鼓勵孩子繼續望前走直到沒有勇氣為止。一個還保有天真的善良孩子,突顯一心只求孩子活下來的父親,其內心的煎熬、矛盾與困難。也正因為生命充滿了許多殘酷與死亡,才更突顯出人生在世,親情的羈絆是如此美好、可貴與甜蜜。

閱讀本書,深刻體會到父母親為了孩子所付出的愛、自私和犧牲。因為「愛」,讓遭逢災難的人們仍然願意早上醒來面對困頓世界的勇氣。

兒子說:「我不懂我們在做什麼?」父親無話可答,孩子又說:「故事裡的人都互相幫助,我們根本沒有幫助別人。」,在這滅絕的世界,人面對這麼惡劣的環境,怎麼樣才算是一種愛的表現。當父親即將嚥下最後一口氣,兒子希望父親帶他一起走時,父親說:「我不行,我不能攬你一起死;我以為能做到,但我真的不行。」,因為生命雖然困難,但是只要「活著」就代表了「希望」。

人性原來就充滿著各種樣貌,愛的表達形式也變化萬千,「長路」這本小說,雖然灰暗,但對於人性的刻劃和表達,卻是如此細緻和令人震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ad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